【聯合報╱郭可叵/教師(嘉縣民雄)】
我想印張名片,頭銜是:晉惠帝培養專家。我想,很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。
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,讓他榮登昏帝排行榜前茅,
其實用另一個角度來看,我們都是晉惠帝的幫凶。
我曾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看一部電影「跑吧!孩子」,
片中的小兄妹因為買不起鞋子惹出一大串風波來。
看完後,有個孩子的感想是:鞋子不見了,再買一雙就好了,幹嘛那麼辛苦呢?
我看著那個孩子,腳上穿的是NIKE,用的是名牌,
暑假可以去美國度假一個月,他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。
他是真的不懂啊!
電影中小妹妹的母親要臨盆了,她跑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,
跑到一半鞋子壞掉了,面對滿是玻璃碎片和尖石的道路,
小妹妹光腳咬牙跑過去。 第一次看時,我哭了,然而孩子們看完了呢?
有個小男生開口了:「老師,她為什麼要光腳丫跑過去啊?」?
很多孩子七嘴八舌的討論起如何不光腳跑過去。
例如,摺個紙板,踏在紙板上一步一步移動啊;
撿個樹葉啊,或者利用沒壞掉的那一隻鞋一步一步跳過去…
我聽完他們的討論,堆起笑,緩緩說:
「你們的想法都很有創意,不過,如果你的媽媽要生了,
你必須要到鄰居家中求救,路上也有這樣一段鋪滿碎玻璃的路,
這個時候你會選擇走過去?還是先想要如何保護腳不被碎玻璃割傷呢?」
「我會和那個小女生做一樣選擇。」孩子們這樣回答。
當他們討論小女孩如何避免受傷時,
那是因為他們沒有「設身處地」的去感受小女生的困境。
他們為什麼不設身處地的去感受別人的苦難?
因為我們不要他們這樣做。
因為,我們總是給孩子們最好的,
我們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,
只要他們好好念書,因為讀書才有好出路。
我們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:
「你不好好讀書,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,沒有前途!」
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。
他們也很聰明,功課很好,但沒有同情心。
最糟的是,他們以為整個世界就像他所熟悉的那樣,
每個人吃好的、用好的,要啥有啥。
當他們成為社會菁英後,所有的決策與思考模式,
是摒除了他們所習以為常的世界之外的真實世界。
將來,會是怎麼樣子? 【2007/10/18 聯合報】